【安徽日报】安徽坚定不移弘扬小岗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敢为人先,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时间:2024-10-22 12:01: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安徽首趟“跨两海”中欧班列(合肥)启航。(资料图片)记者 李 博 徐旻昊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勉励安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安徽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弘扬小岗精神,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精准谋划实施具体改革举措,完善改革落实机制,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徽经验,持续擦亮安徽的改革品牌,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上不断取得扎实进展。

  牵住“牛鼻子”,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推进免申即享、一键直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2023年通过“免申即享”兑付政策资金115亿元。

  实施“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下载10万余份,替代传统无违法违规证明275万份,有效解决企业开具证明“难、繁、久”。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兄弟省市相关部门专程到安徽对此进行考察。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以“零”为基点,重新分配,初步走出一条“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新路。其中,省政府牵头清理重塑支出政策,清退25项、压减35项省级支出政策,预算项目数量下降22.4%,清退资金85.8亿元,为保民生促发展腾出更多资金空间。

  近年来,安徽推出一系列改革实招、新招,在广大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中赢得了良好口碑,也受到其他省市的关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安徽坚持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建立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全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高标准推进合肥法务区建设,建立健全“法院院长接访企业家”“企业家约见检察长”“警企恳谈会”等机制,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率保持了100%。

  安徽连续两年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中综合得分和最佳口碑排名居全国前列。2023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41万户、增长19%,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71户,是2012年以来新增最多的一年。

  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锐意探索,让创新创业创意的活力持续涌流。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梗阻”,中国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正在全面推广,相关做法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加快建设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发放贷款844亿元、惠及企业近8000家。首创编制周转池制度,活化存量空编近12万名,精准投向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探索跨界保障新型科研机构等用编用岗需求。

  实施人才兴皖工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3年,全省人才总量达1272万人,连续6年实现净流入、年均增长9%。

  以深化改革塑造新优势,安徽向着“养人的天地、创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全面发力,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建功立业。

  锐意开放图强,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

  “安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端技术研发基地之一。2023年,我们追加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设德国本部之外最大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三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它将是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用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平台、整车、零部件、软硬件集成和测试等研发工作。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在安徽,合肥、芜湖和蚌埠三大片区,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合肥片区率先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外汇收入监督管理”等一批金融领域新模式,率先开展“易货贸易试点白名单制度”;芜湖片区创新开展“告知承诺制”食品生产许可改革……安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形成221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4项为全国首创。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贸试验区两项案例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新发展格局下,安徽作为长三角和中西部“两个扇面”交汇点、链接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安徽畅通大通道,构建大平台,推进大通关,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构筑。举办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连续多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海客圆桌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去年以来,来皖投资洽谈客商超5300批次1.6万人次,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27个月保持18%以上。

  “徽动全球”产业链出海行动有力。今年1月至8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5529.6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3725.3亿元,增长9.8%。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安徽锐意推进高水平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正在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多得实惠

  今年初,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迎来第七次分红,实现分红六连增。小岗人过上了人人分红、家家住楼、户户有车的好生活。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49万元。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安徽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动态调整民生工程项目,加快发展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物业服务等民生事业,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多得实惠,真正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县级医院为龙头,联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覆盖组建125个医疗卫生集团,实行县乡村一体管理,全省县域内就诊率达83%。

  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为群众就医“减负”。安徽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年节约采购资金12.52亿元,有力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一老一小”保障有力。建成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6340个、服务老年人超过1040万人次,丰富的菜品让越来越多老年人吃上了“暖心饭”;托育机构托位数累计达到20.5万个,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93%。

  建立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确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36位省级领导担任黄山、天柱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省级林长,为林长履职作示范,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森林面积、蓄积量实现双增长,取得历史性突破。

  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获批建设,全面升级补偿理念、标准、方式、范围,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这一做法已在21个省(区、市)20个流域推广。

  “城市生命线”构筑群众的安全屏障。安徽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建立了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上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形成城市地上地下基础数据“一张图”,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深度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现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到有效开展基层治理的转化升级。“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

  放眼江淮大地,改革动力澎湃,开放步履铿锵。安徽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奋力汇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的磅礴动能。


原文链接:https://ybj.ah.gov.cn/xwzx/mtjj/1496494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中国食品药品网】广东省药监局党组召开党...

下一篇: 伪造上万张处方,涉案金额过亿!央视记者揭...


 本站广告